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京政发〔2023〕23号),建研院参与完成的“大跨度建筑索结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多尺度抗震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技术”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大跨度机库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大跨度建筑索结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建研院参与人:王泽强、尤德清。主要成果:大跨度建筑结构是衡量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超大跨度、超大悬挑、复杂形体等工程需求,大跨度索结构是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首选结构类型。该项目组由从事大跨度索结构设计、研究、施工和产品制造的单位组成,依托重大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时20余年自主攻关,针对建筑索结构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应用,在位形和预应力双控的索结构精准设计理论与方法,索结构高效受力体系、高性能拉索和节点,大跨度索结构高精度施工理论、技术和装备和索结构绝对应力高精度监测技术四个方面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项目成果支撑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等百余项大型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大跨度建筑索结构关键技术的重要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大幅提高了我国索结构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多尺度抗震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技术
建研院参与人:刘航。主要成果:北京地震风险突出,提升北京防震减灾能力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重要任务之一。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时20年,构建了城市建筑与建筑群多尺度抗震分析理论与性能提升技术,形成了贯穿“分析与评估-规划与设计-应急与加固”全链条的城市建筑地震安全综合提升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了抗震弹塑性分析从单体建筑到城市建筑群的理论突破,带动了城市建筑抗震性能提升的各环节从分割独立到融合贯通的技术进步。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工程等150余栋重要建筑抗震设计、评估与加固,以及北京、雄安、美国旧金山等国内外50余个城市地震安全评估与防灾规划,遍布北京和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北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超大跨度机库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建研院参与人:兰春光。主要成果:首次提出超大跨度机库斜桁架、纵向一字型桁架与“L”形格构柱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解决了限高场地超大跨度机库建造的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传统机库设计的技术瓶颈,成功应用于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跨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机库,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更是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基地1号机库的屋盖高度压低到38.5米,使其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低空域超大跨度机库”。首次提出超大跨度钢屋盖结构模块化吊装和两阶段整体同步提升技术,发明了设备管道与大跨度屋盖钢结构同步提升安装等施工关键技术,实现了超400米长度网格结构的精准高效安装。发明了基于改进的防连续倒塌模型的大跨度钢结构全过程云端监控技术,研发了云端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施工及使用阶段全过程实时监控。经鉴定,该技术成果在机库建设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