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四院完成的福州南站:榕荫聚福 丝路方舟


随着福厦高铁的通车运营,新建福州南站迎来国庆黄金周“首秀”。

福州南站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火车站,是“站城融合”4.0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新旧场并场、新旧站房良好衔接的典范。

福州南新旧站房从站型、流线模式、风格、设计理念上完全不同,但呈现出的结果是外观造型和而不同,交通流线上协调畅通,功能组织自然过渡。

新站房传承了既有老站的经典比例与稳重大气,又融入了时代元素,实现“中而新”的时代表达。老站房也因新站房的引入,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更好地呈现福州城市文脉与地域特色。


01

空间延续,文化展现


新建福州南站以“榕荫聚福,丝路方舟”为设计理念,延续既有车站空间布局和城市印象,空间上,延续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新老站房形成“三站夹两场”的格局,稳重大气,一脉相承。

福州南站既有站房正立面图

福州南站新建站房正立面图

福州南站东侧大厅“榕树”四柱

整体枢纽规划与站前南湖景观区域相互融合,构成“山水城站”的城市空间结构。

福州南站站台雨棚

站房设计创新性提出雨棚与侧式站房的“一体化设计”,新老站房自然过渡,浑然一体,恢弘大气。

新老站房夜景鸟瞰效果图

建筑造型上,融入海丝文化和榕树特征,打造“城市客厅”的门户形象,使福州城市文脉和地域特色得以充分呈现。


02

新旧并场,站城融合


福州南站垂轨方向剖面图

新建福州南站采用线正下(地面)候车、夹层出站(腰部进站)的形式。

站场采用高架桥架空形式,站房两侧设置城市配套工程的公交车、长途车、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等,采用南北两侧腰部进站形式,由外向内依次布置车道、旅客活动平台、进站广厅、候车厅等,形成了各类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大巴、出租、网约、社会车等)之间高度集成和无缝换乘。

福州南站平面分析图

福州南站进出站流线为“下进下出”。从既有站房过来的旅客,可以通过站内联系廊,直接到达新建站房的候车大厅或站台空间,实现新站房和既有站房内部的“零”换乘。


03

桥建合一,减震降噪


桥建合一的福州南站

福州南站作为全路第一个正线通过时速达160公里/小时条件下的“桥建合一”框架结构高铁站,结构梁、板整体整浇,作为线下候车层顶部防水第一道关键防线。

其上部结构体系、下部夹层结构体系均为框架结构,上下结构体系可较好衔接,避免了采用桥梁结构时,需采用不同结构体系衔接,增加结构设计难度。

为了实现减震降噪,设计团队铺设弹性较好的有砟轨道,降低了列车产生的振动噪声;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减少钢轨接头冲击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影响;线路开通前和运营过程中对钢轨进行打磨,提高轨面的平顺性,保证轮轨接触良好,减少振动和噪声。


04

空调节能,智慧控制


福州南站作为大型铁路站房,空调系统能耗十分庞大,如果不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每年将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管理费用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新建福州南站通过中央空调节能及智慧控制系统,将系统与车站生产管控平台紧密对接,根据环境及客流变化自动控制、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运行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对中央空调系统全面监控以及智能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车站管理成本及能源消耗,有效地降低了车站的运维成本。

车站可收集空调系统全年的供热制冷能耗数据,并结合客流量变化进一步优化控制设定参数及策略,使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优化能力。

福州南站作为新时代的代表性客站,充分融入城市,站在人民群众的使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调整创新,合理布置站内流线组织,为城市呈现出一座更加便捷高效、环境优美的大型旅客车站。

福州南站的建设,是铁四院对新老站房结合共赢方式的一次探索,也是新时代站城融合新方式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