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榕(湖南建投集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刘榕,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建投集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成立的“刘榕劳模创新工作室”获省直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授牌。刘榕始终秉持交通强国、技术报国的初心,扎根于桥梁设计、科研的生产一线20余年,主持和参与设计的大型桥梁超200座。他主持设计的湘西矮寨大桥、杭瑞高速岳阳洞庭湖大桥、佛山平胜大桥、株洲枫溪大桥等多座世界先进水平的桥梁工程,创造性解决了桥梁设计中的诸多难题,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得到国内外工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项,部省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省级优秀勘察设计奖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
“桥,水梁也。”《说文解字》以此解之。那一座座跨越天险、纵横南北的的桥梁,正是在迎来送往间支撑起了时代的发展。而在这背后的桥梁设计者,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传承为依归,书写着一部部桥梁工匠创新史。
守正创新,解决山区建大跨度悬索桥的诸多难题
2004年,年仅31岁的刘榕接到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担任湖南湘西矮寨大桥设计负责人。此前,关于如何跨越近千米、高差达500米,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岩溶现象高度发育的德夯大峡谷,设计师们曾一度面临修隧道还是架桥的两难选择。历经4年的踏勘、设计、比选,设计团队最终定下在矮寨建设特大悬索桥的方案。
如何飞跨大峡谷,刘榕首创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新结构。“这就好比是用两根绳索将大桥挂在峡谷两岸”,他如此形容道。这一结构创造性地解决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中的诸多难题,于是,在距谷底高355米的高空,架起了一座跨径1176米——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山区桥梁,真正实现了与环境自然有机融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同时,大桥通车也形成了“古道边城新高速”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景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矮寨大桥时深情赞誉,“月亮不只是外国的圆,这就是中国的圆月亮!”该桥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现如今,矮寨大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德夯大峡谷交相辉映,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门票收益达5000余万元,成为践行精准扶贫、决胜脱贫攻坚的典范工程,“交通+旅游+扶贫”的模式让当地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寻求突破,推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早年间,刘榕曾担任广东佛山平胜大桥的主桥设计负责人(主跨350米),在国际上率先设计并建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首次采用独塔、混合梁、四索面的悬索桥。此桥也成为国内多座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梁设计的典范。
此前积淀的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让刘榕在该类型桥梁设计领域驾轻就熟,2012年至2017年,他主持了株洲枫溪大桥的设计及相关科研工作。这是一座主跨300米的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与主缆是其两大关键结构,但加劲梁受力复杂,钢桥面板易疲劳,桥面铺装易损坏,主缆传统防护体系易开裂、老化,造成钢丝腐蚀,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
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着桥梁工程界的世界性难题,刘榕攻克了多项新材料与新结构应用的技术瓶颈,他首次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箱梁轻型组合新结构”,增强了钢桥面的局部刚度,降低了应力幅,提高了铺装耐久性能,彻底解决了钢桥面板疲劳开裂风险和钢桥面沥青铺装易损的顽疾。同时,还发明了主缆防护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升了防护材料的密封性与耐久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锚式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桥梁科技进步。这两项创新成果在枫溪大桥得以落地应用,全面提高悬索桥关键构件寿命,节省全寿命成本1.13亿元。
除此之外,刘榕也长期从事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研究,重视桥梁原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其主持设计的杭瑞洞庭大桥上,首次提出并采用了前后两个不等直径圆组成的“葫芦形”地连墙结构。与对称“∞字形”地连墙相比,“葫芦形”地连墙减小了前圆的直径,适应了本桥锚碇锚体前窄后宽的几何特点,且总长度减小5%,开挖土方及填芯混凝土数量节约10%,减小了基础施工规模和总体造价,保护了环境。
薪火相传,引领见贤思齐劳动奋进的时代风尚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刘榕身上蕴藏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其个人创新突破的重要精神来源,更激励着团队中的专业骨干尤其是青年一代。
据悉,湖南交通设计院现已创立以刘榕同志为核心,桥梁工程专业骨干为主要成员的“刘榕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全面覆盖桥梁设计院员工60余人。在以刘榕为首的劳动模范的带领下,这一团队始终奋斗在在生产建设、创新创效的最前沿,致力于推动我国桥梁设计、施工、科研及监控技术进步。不断传承在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等经典作品中蕴育的“首创精神”,为“交通强国”贡献力量。近年来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中国交通建设桥梁建设十大优秀团队”“湖南交通设计院高性能材料创新创业团队”等集体荣誉,拥有湖南省青年科技奖3人、交通部专家库成员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24人,是一支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桥梁技术团队。
同时,刘榕长期面向公众开展志愿服务,主讲桥梁科普公益讲座,到大学、职业院校、企业等讲述桥梁简史、普及工程知识、传承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对桥梁专业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后辈对交通事业的热爱。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以刘榕为代表的桥梁设计师们从山区到城市,从大型超级工程到市政常规桥梁,不断以“首创精神”抒发创新志向,以“匠心精神”联通山区沟壑。在他们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用实干成就梦想,汇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供稿: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